梅山酒厂原为县办国营企业,始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。这个诞生于新中国的春天里的新型企业,紧跟时代步伐,同新中国一道成长。厂区占地五十余亩,拥有200多名员工。厂里有多条生产线,以酿制粮食白酒为主,兼有香槟酒、野生猕猴桃酒及其它野生植物酒等多个品种。八十年代上半叶,改革开放的春风给这个而立之年的酒厂带来了新的活力,新的机遇,新的发展空间。中共金寨县委做出重大决策,充分利用我县山大、林密、水清澈和水中富含多种有益矿物质的自然资源优势,引进茅台生产工艺,研制高档名牌酒,并作为梅山酒厂的招牌产品。时任县委书记何宗新亲自挂帅,带领包括梅山酒厂吕绍升厂长在内的机关、企业行政和技术人员南下贵州,到茅台酒厂拜师学艺。金寨人的真诚打动了茅台人,茅台酒厂鼎力支持,慷慨相助,不仅无私提供了酿酒工艺,而且不惜割爱,派出酒厂当家技师张作云远赴金寨驻厂指导监督。1987年,第一锅酱香型仿茅台成功出炉,茅台酒厂总工程师季克良亲自命名为“金台酒”。从此,华东西南虽然远隔关山千重,却同时有了酱香型优质名酒,茅台、金台,是父子也是兄弟。可是,可能与经济拮据、消费能力有限有关,更有可能是宣传力度不够,反正相当一段时间里,金台销量不旺,“藏在深闺人未识”。


  1996年,县政府将梅山酒厂作为企业改制试点,退公进私,租赁给恒大酿酒总厂,连续生产了八年的金台酒黯然停止生产。此间,由于人们生活质量提高了,精神境界和生活追求达到了一个质的飞跃,库存的金台酒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日趋浓厚的喜爱。与茅台酒“低而不淡,香而不艳”的口感相比,金台酒似乎更为浓郁,更为清纯,更为芬芳。社会名流和个私老板以拥有金台酒而倍感自豪,收藏要有金台,宴请贵宾要用金台,有些高档佳宾甚至公开要求非金台不饮。一时间,“洛阳纸贵”,金台难求,一瓶500ml的金台酒价格竟超过了3000元人民币,还得托门路找关系方可谋得。


  “金台热”的现象,不仅说明金台酒口感独特,品质超群;更加反映了业内人士和情有独盅者对于酒文化的热爱和追求。而精神层面的追求远远高于、大于物质层面的享受。金台酒更多地承载了当年县委县政府的心血,融合了贵州同胞的情谊,饱含了当年酒厂人的汗水,是一笔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,是物质的、也是精神的。金台酒如果从餐桌上消失,是金寨人对物质、精神财富的漠视,逢盛世、勇担当的金寨人都应该做金台酿酒工艺的传承人。


  2005年春天,梅山酒厂重组,原梅山酒厂厂长吕绍升先生被众人推举挑起大梁。这位花甲之人青春焕发,他组织相关人员南下贵州,专访季老,再续当年一段情。鹤发童颜的季老挤出筹办“中国(贵州)国际酒博会”的百忙时间,于晚间亲临吕绍升厂长下榻的宾馆,慰勉有加。强调开发生产营养型的酱香型白酒方向对头,代表了现代社会健康、营养、保健的消费理念。并接受了继续担任技术顾问的请求,承诺方便时间亲临梅山酒厂。会谈直至深夜。为了生产需要,梅山酒厂又聘请了茅台酒师刘金寿先生驻梅山酒厂指导监督。金寨县委政府各届老领导更是关切有加。后来调任六安地委(六安市委前身)书记的何宗新先生多次给梅山酒厂负责人打电话鼓劲加油,每次通话时间都不少于半小时。


  梅山酒厂选择地处深山沟、周边人烟相对稀少的原梅山香料厂进行整修,作为酒厂的酿造车间,又从茅台酒厂引进大曲母种、陈酿酒糟,购进优质小麦和贵州糯高粱,以确保金台酒的最佳品质。2005年12月20日,经过首次蒸馏的酿酒原料拌曲入窖,开始小规模酿造生产。2013年春节刚过,锅炉又再次升火,机器轰鸣,又一轮次的金台酒就出窖了。与上世纪九十年代全手工操作不同的是,现在的生产车间运用电气化带动了机械化,此举既提高了生产效率,规范了操作流程,更减轻了一线工人的劳动强度。


  低调务实的酒厂团队谢绝了开工时举行庆典仪式的建议,只是在厂区插了彩旗,主车间(酿造车间)大门两侧墙上挂了一幅白底红字的标语:“延续历史开创未来;酿造美酒发展金台。”燃放一些烟花炮竹,请吕绍升总经理简短地说了几句话,生产就开工了。

  经专家鉴定:本轮次金台酒富含氨基酸、维生素等人体有益元素数十种,不含甲醇等有害物质,经窖藏三五年后出厂。据估算,梅山酒厂年生产金台酒的能力可达近10万公斤。


  新年新气象,新一届县委政府更加重视梅山酒厂的发展,对金台酒打造金寨名片、展示金寨形象、促进金寨经济文化生态文明发展寄予厚望。企业一班人关注企业发展,提出了文化建设与生产同步发展的倡议。为了营造酒文化,梅山酒厂发行了一份内部交流的简报《金台酒讯》。可以坚信:多年后,当人们品着金台酒、读着《金台酒讯》报、听着祝酒歌时,不仅会获得“此曲只应天上有,人间那得几回闻”的独特体验,而且一定会对历史厚重、山川秀美、人民热情的金寨县多一份亲切感。


扫一扫